又到年尾,社會氣氛兩極,一邊有人大聲宣稱巿道奇差,沒有人消費,但同時我們在不同屋苑的垃圾房很容易看到一堆堆垃圾在年廿八之前被清理出來。香港的家居廢料有這樣多嗎?
答案時肯定的,環保署每年均有就香港的家居固體廢料作統計,2018年都巿固體廢物棄置量為417萬公噸,即平均每日11,428公噸,較2017年增加6.5%,當中家居廢物就佔245萬噸,即平均每日6,172噸,這些廢料當中,廚餘、廢紙和廢塑膠佔的比例最高。
不過,要掉舊東西,也要有新東西替換才成的,但不難發現在各行各業都沒有相像般「好生意」時。政府總計處去年11月的數據指香港零售銷貨額為300億元,按年大跌23.6%,有傳統零售商更盛傳要賣盤。香港巿民到了那裏買東西呢?都去了網購。以港視旗下的網購平台為例,今年第三季訂單總商品交易額就達6.97億元,按年上升38.6%,上月每日訂單數更高達1.85萬張,訂單總交易額達2.71億元,為全年第二高月份。

在社會特別殊的氣氛帶動下,今年的巿道究竟是好還是不好,這已經很難說,但從垃圾站的垃圾量看起來,香港社會整體經濟力量仍然是強大的,至少很多人願意做「去舊迎新」的動作,至於生意流去了哪個經濟區域?暫時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面對一堆垃圾,香港人要做的事仍然很多。如果你正在計劃「去舊近新」,建議你多考慮以下幾點:
- 你會做4R嗎?傳統環保分者都會教大家四個環保方向,從源頭開始減廢,包括減少使用(reduce)、物盡其用(reuse)、循環再用(recycle)和替代使用(replace)。這四個字一般學校在幼稚園時就教孩子了,不過很多家長抱着「隻眼開隻眼閉」,或者扮唔知來逃避一些保護環境的責任,這都是不妥當的,可以減少的就應減少,可以繼續用請繼續用,可以節省也請節省。
- 小心處理斷捨離:近年流行斷捨離,學習將一件件平時已經不會再用的東西,和他們說再見,然後送給別人,以騰出更多空間做簡樸的生活,立意本來是好的,其非常實際的收納方法也的確可以幫助很多人,特別是寸金尺土的香港人。可惜的是騰出來的空間,往往不久之後又被新買回來的東西佔據了,最後周而復始般每年年廿八就在掉東西,其實沒有改掉原本的習慣。
- 垃圾需分類:在台灣日本等環保意識較強的地方,處理垃圾收費,以收阻嚇之用的同時,也提供不同種類的回收車,每種回收車也有其獨特的音樂,家庭成員一聽到相關音樂就跑到樓下將相關物件處理好,可謂非常有效的分類和回收方法。可惜香港的回收工業備受壓制,同時社會又缺乏分類意識,一堆堆的垃圾如果能預先分類,廚餘的一堆,爛木材一堆,如此回收工人就可以省時省力做回收工作。
- 在垃圾站中尋寶:如果你不介意,有時在垃圾堆中好像有寶藏似的,可以找到心頭好或合適的家具也說不定。或者,如果可行,可以先行將仍然有未壞的東西先放上社交平台,或者會有很多有心人看到,將物件轉贈給人,也是新年前將祝福轉贈他人的一件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