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家人】《寶貝智多星》如果發生在香港……

《寶貝智多星》(Home Alone)系列是我的童年美好回憶,是聖誕節必看的合家歡電影,一家大小坐在沙發上一邊看一邊笑。故事講述一個十多人的大家族住在同一間屋,住了一大堆小孩子,主角Kevin是年紀最輕的一個,也是最被忽略及不被重視。當他被年紀大的表兄姊欺負而反抗時,父母及其他長輩總會怪責受害者Kevin,而讚賞表面上道歉的兄姊。雖然全屋接近二十人,但他就像住在一間只有他一人的大屋。笑聲的背後,卻是一份無奈。

甚至,在聖誕前夕,當全家人浩浩蕩蕩出國度假時,他們沒有遺留行李,卻遺留了無辜的Kevin在家中。對今天的家庭來說簡直是難以想像,不但很少會大家族住在一起,更會視丟下子女為大災難。雖然如此,今天的家庭要自我反思,有沒有因為身邊忙碌的家事、工作及關注子女的學業及興趣班,而在心靈上丟下子女一人,其實這也是一個大災難。

最貴的興趣班導師:父母

父母很多時花很多金錢把子女送進Play group興趣班學習西班牙文及非洲鼓,但最貴的其實是親子間的陪伴及明白,因為這些是難以補償。但我也明白,今天不少成年人也飽受生活和工作的壓力煎熬,自己也沒有被關心,更遑論關心子女。這時夫婦間的分工合作及互相關心顯得特別重要,當自己的情緒得到安慰,就更容易關心安慰子女。

創作力量同幻想會嚇你一跳

電影的高潮在於一個小孩跟闖進大屋的兩名小偷掀起的精彩攻防戰。當兩名小偷打算在屋中搜刮一番,Kevin急中生智,在家中設下天羅地網,準備讓這兩個笨賊得到慘痛教訓。這也是最多人對這電影的深刻回憶,特別驚嘆Kevin的小腦袋竟然能想出一大堆新奇有趣的機關。他透過家中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例如風筒和熨斗等,轉變成設計機關的的秘密武器,整間大屋立即變成Kevin的遊戲主舞台,等待愚昧的獵物上釣。令人最開心的,是兩個成年人被一個小朋友徹底擊敗。電影似乎告訴我們,Kevin戰勝他們的關鍵,是一份每個小朋友都擁有的東西——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很可惜,今時今日的小朋友已沒有創意。我曾在一間小學問一班高小學生:「如果你可以擁有一個現時沒有的能力,你最希望這個能力是甚麼?」他們竟然呆若木雞,很努力想也想不出甚麼,最多只是回答希望有考試高分的能力。但在我的童年,我們會千奇百趣地想像,希望自己能飛、能隱形、能瞬間轉移、能從無變有等等。其實,滋養創意的土壤是「悶」,當小朋友在家中發白日夢,就會想出很多奇怪的想法自我誤樂,但今天小朋友的忙碌程度跟成人不相伯仲,閒時也充斥著手機遊戲,他們沒有「悶」的空間發揮腦中的小宇宙,這是十分可惜。

「唔知道,無所謂」的背後

Kevin 是一個很有自己想法,知道自己喜歡甚麼的小朋友。他知道自己喜歡過一個有聖誕樹及聖誕氣氛的聖誕節,因此跟母親說自己的想法,不滿今年全家度假的地方沒有聖誕樹及聖誕氣氛。因此當他在第二集再次跟家人失散,自己坐了另一班航班去充滿聖誕氣氛的紐約時,他沒有害怕,甚至十分興奮。今天不少小朋友沒有自己想法,因為所有都是成年人設定給他們,當成年人問他們的看法如喜歡吃甚麼或將來最想做甚麼時,他們最常的回答是「不知道」,其次是「沒所謂」。因為當他們有自己看法時,很多時會被經驗及知識豐富的父母更正,令他們沒有獨立思想的能力,甚至很多時高學歷的父母最易跌入這個不停說「讓我教你….」的局面。相反,父母可以在子女仍幼年時就開始給一些無關痛癢的事給他們選擇,然後讓他們承擔這個決定的後果,這樣才能培養他們有自我想法。

Lonely, Lonely Christmas…

最後,這電影最令我深刻的,是他反轉了今天年青人的共同感受:一個人過聖誕節,空虛寂寞凍。Kevin不怕獨處,Home alone but not lonely,他一個人過聖誕,但他不覺孤單,即使遇上危險,甚至化危險為遊戲。他享受自己一個人的時間,因為他的小宇宙是無限大,甚麼都可以成為他的遊戲。但假如Kevin的故事發生在今天的香港,這個被丟下的香港版Kevin會做甚麼呢?或許是邊聽Eason的Lonely Christmas邊打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