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以電郵送來一張憾人的照片,照片中的他昂然站在一堆頹垣瓦礫中,下面的一行字寫著:站在倒塌的世貿前。把照片拿給女兒看,她的反應是:「舅舅好英勇呀!」
是的,甚麼英勇,抱打不平,都是要有人活出來,孩子才會明白。我告訴孩子,當土木工程師的舅舅,因為看到世貿的慘劇,看到美國人的團結,決定加入義務救援的行列,率先進入災場堪察。危險嗎?孩子會問。當然危險!「但作為一個紐約的公民,上帝的兒女,這些事是義不容辭的!」我是這樣原原本本的告訴孩子,並與她每晚記念身處險境的舅舅。如今,災難已過,那幀照片便成了他英勇的留影,孩子實在的「勇敢」教材。
見義勇為,伸張公義,似乎與息事寧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社會氛圍不大吻合。前陣報載一位跳海的女子,惹來十多個圍觀的路人,卻鮮有見死願救的。這是怎樣的一種社會風氣!我常想,類似的狀況,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德育教材,遇上了,便得好好利用。
結果,在一場雙方勝負難分的學界球賽上,就被我們遇上了。眼巴巴看著那脾氣暴烈,聲如雷鳴的裁判,無故指著一位老師痛斥,並語帶威脅,罵得對方默然飲泣,周遭的人懾於他的權威都噤若寒蟬。坐在觀眾席旁邊的我,愈看愈不是味兒。當時,我有幾個選擇:繼續觀賽,因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這是那位老師與裁判之間的事。又或者,問問周圍的人,大家靜觀其變。還是,上前安慰那位受辱的老師,並看看有甚麼可以做的。結果,我選擇了最後者。
走到那位素未相識的老師跟前,輕拍她的肩膀以示支持。怎料此時,那個情緒失控的男人還繼續走過來窮追猛罵,老師依然默不作聲。到最後,我趕忙買來紙筆,手起筆下快書了一封投訴信,並邀得在場觀眾見證者簽名。更可愛的,是看到那群學生,圍攏著那位老師忙加勸慰,盡顯師生之情。
回家的路上,問女兒會否覺得媽媽多管閒事,她居然說:「這種多管閒事是好的,因為可以幫助別人,伸張正義。」當然老懷大慰!
言教不如身教。道德教育是一種實踐的機會教育,那個下午,在勝負難辨的球場上,我終於見識了。
(盧珺鈺/採訪報導)
Ling本身是人事部的管理層,工作上也有晉升機會,然而當9年前懷上長女後,便毅然辭職當全職媽媽,更在5年後再誕下幼子。可是因為丈夫的生意不景氣,Ling為著家庭經濟需要,去年毫不猶豫決定重返職場。然而一位已全職媽媽8年的婦女,如何再度面對職場的壓力,和與子女的關係?
全職媽媽重返職場難處
9年前誕下長女,Ling堅持要親自照顧孩子,所以儘管當時在工作上有晉升機會也毅然辭職。「當時份工其實幾好做,一來已做好多年,很上手,二來剛升職,工作量又不大。可是無法放心孩子交給工人或『四大長老』照顧,怕會寵壞,當時丈夫生意又不錯,所以就當全職媽媽了。」
然而到女兒三歲時,丈夫生意環境轉差,於是Ling也開始一周兩、三天,回娘家的餐廳兼職幫忙一些會計文書事務,一做便是兩、三年。然而直到去年,娘家把餐廳賣盤了,而正值幼子也開始上學了,Ling便計劃找一份全職工作。
但回憶起去年第一次去見工時,是一次頗大打擊的回憶。Ling本身是人事部的管理層,於是想找回老本行,但首次面試,很多問題不懂回答,還被對方直接質疑自己多年沒工作,是否真的還適合類似的職位,Ling當時無言以對,甚至也開始自我懷疑。
及後即便找到了一份工作,還是頗為難堪的一次經驗。因為多年沒有涉足人事工作,所以Ling降低了要求,找了比較入門級別的工作岡位,然後因為太久沒接觸如此初級職員的工作,很不適應。不巧那是一間好幾百人的上市公司,對工作效率要求很高,只做了一個月的Ling,已遭上司暗示讓她辭職,Ling也自覺強留並沒意思,就這樣結束第一份工作。
全職媽媽工作選擇不多
Ling曾經懷疑自己是否不能再找文職工作,「我打字也不及現在的年輕人快,如果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我想可能便利店收銀什麼的我也得試試了。」這大概是不少全職媽媽想要重返職場的困難,苦於多年沒有社會經驗,本行的工作也可能有許多技術和系統上的更新,要與市場上仍活躍的年輕勞動力去競爭著實不易。是以不少高學歷的媽媽要再返職場時,可能都得考慮較低收入、勞動性較高的工作。
幸而Ling個性樂觀積極,她首先接受無論最後找到什麼樣的工作,都是可以幫補家計的,但暫且先不放棄找老本行的工作機會。所以消沉了一小段時間後,反省之前是準備不足而已,於是認真再整理過去的工作經驗、溫習工作日常,甚至買工具書重新學習。
結果很快再有工作機會,因為受到上司賞識,上司離職後甚至介紹了她一份工作,職銜重新回到管理層,薪金也比原本的工作高了不少,而且下班時間穩定,每晚仍可與子女並晉晚餐。
重返職場改善與女兒關係
「孩子都上學後,我覺得我重新去上班,關係反而更好了!」Ling形容孩子未上學時,基本些是照顧、親密的互動,然後當孩子上學了,有了學業的責任,Ling作為媽媽基本上難以放鬆,「光是照顧家務其實都很忙,有關孩子功課上如他們稍有不合作,就會很沒耐性,我跟女兒的關係因為功課而變得緊張!」
然而當Ling自己返回職場,有了工作上的壓力,她笑言對女兒也寬鬆了。「我鬧她也鬧得無咁mean(刻薄),因為在職場我自己也經歷『好想努力做一件事,但有時力有不逮』,於是比較能體諒個女。」這算是Ling的意外收穫。
Ling自言本來不是特別喜歡小孩子,但生下女兒後堅決辭職,是因為一份作為母親的責任感。「孩子都上學了,再做全職也無不可,但孩子未上學的階段,真的很需要父母陪伴,假如沒有那幾年的建立,也許難跟子女保持現在親密的關係。」Ling在晚飯桌上,跟孩子什麼都可以聊,包括學校生活甚至探問女兒開始有喜歡的男生沒有等等,都是她非常享受的時光。
(盧珺鈺/採訪報導;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