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O抽起紅藍卡 讓一家人遊戲中不因顏色割蓆

(特約記者:米雪兒) 在香港,藍黃兩種令到一些親人及好友割蓆;在美國,隨着總統大選臨近,代表保守派共和黨的紅色,與代表自由派民主黨的藍色,也成了不少美國家庭茶餘飯後的熱論議題。為免因「紅藍問題」破壞家庭和諧氣氛,玩具生產商Mattel在新推出的UNO撲克牌中,抽起紅卡和藍卡,冀令一家大小玩得開心又放心。

Mattel在其新款UNO宣傳片中指出,現時有大約四成美國人承認,持相反政見,顏色投票意向對立,都會令家庭出現問題。Mattel沒有否認家庭論政的重要性,但同時不諱言:「暫停辯論,稍作喘息,都同樣重要,尤其在與家人爭辯的時候。」

玩具生產商Mattel在新推出的UNO撲克牌中,抽起紅卡和藍卡。(圖片 / 取自Mattel Games/Uno)

用橙紫兩色卡取代紅藍二色

為了令一家人能在圍桌共膳的時候,保持氣氛和諧,Mattel決定推出新款「無政UNO」,將紅卡和藍卡抽起,分別以橙卡和紫卡取代,連包裝盒的傳統顏色—紅色,亦改為紫色。

此外,「無政UNO」更加入新款VETO (否決) 卡,上面印有POLITICS字樣及紅色「禁止」標記。顧名思義,抽到這張卡的玩家,在遊戲期間不得開口說出與政治有關的事,否則就要被罰停一次。

網友斥UNO想多了

新款UNO已趕及在感恩節等大節日前,在沃爾瑪等大型百貨公司出售。玩家對這款「無政UNO」反應兩極。有玩家更認為Mattel多此一舉,因為他們根本不會將UNO的紅卡和藍卡聯想起政治,更遑論是共和黨和民主黨。有玩家甚至在社交媒體中毫不客氣留言:「坦白說,如果真的有人會被UNO的紅卡和藍卡觸動敏感神經,走去為政治爭執,UNO根本不是討論重點。」

網友直斥不會因UNO的紅藍卡而聯想到政治,是廠方想多了。

(圖片 / 取自pixabay免費圖片庫)

延伸閱讀

UNO DECK REMOVES RED AND BLUE CARDS TO KEEP THANKSGIVING DINNER POLITICS-FREE

日棄膠達156架巴士重量 環團促成立「絕膠經濟圈」

日常生活不論外出用餐,還是買菜煮飯,均會接觸不少即棄餐具、塑料包裝等。有環保團體發表,根據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2018年的統計數字,塑料佔每日棄置堆填區11,428公噸廢物的21%,即每日有超過2,300噸塑料被棄置,重量相當於156架雙層巴士,情況令人憂慮,故發起為期2年的「絕膠」行動。

「絕膠店舖標籤計劃」  創造「絕膠」經濟圈

綠領行動發起是次活動,表明要減少塑膠使用,單靠下游回收並非上策,必須從源頭減少「派膠」。因此,綠領行動於2019-2020年舉辦爲期兩年的《全城『絕膠』大行動》,推行「絕膠店舖標籤計劃」,請食肆及商戶主動「絕膠」,參與商戶只要承諾實行五項指定減塑措施的其中兩項,就會獲發「絕膠」店舖標籤,包括︰

1) 淘汰所有過度包裝產品
2) 拒絕任何不自攜器皿或餐具買外賣之顧客
3) 提供可重用餐具或器皿予堂食或店舖外進食之顧客
4) 提供其他經綠領行動確認之即棄塑膠代替品
5) 不主動派發即棄塑膠予顧客。

市民透過「絕膠地圖」可找到「絕膠商戶」

有參與商戶水果乳酪店主Sunny指,其實這並不難做到,更會用「送食材配料」鼓勵自備餐具的顧客,為客人清洗自備餐盒。截至現時為止,綠領行動已成功邀請48間社區食肆及商戶加入,市民亦可透過「絕膠地圖」網頁,搜尋就近的「絕膠商戶」,並期望「絕膠」版圖擴大,創造「絕膠」經濟圈。

並非人人想當大嘥鬼

綠領行動高級項目主任倫嘉愉表示:「我們的調查當中,有8成受訪者認爲食肆派發即棄塑膠情況嚴重,有77%和63%受訪者願意光顧不提供即棄塑膠用品的餐廳,以及歡迎食肆提供優惠去吸引自備餐具,可見大部分市民均有減塑意識。」

(盧珺鈺/採訪報導;圖片由大會提供)

【教養有辦法】欣賞的藝術

最近有個很難得的機會,就是到一家學校與學生及家長分別主持兩場講座,題目是:「快樂人生」。第一場的對象是學生,我以尋求快樂人生的其中一個要訣是學習欣賞與感謝為結語,向在座的幾百位同學發出一個呼籲,請他們以不記名的方式,寫下對父母的感激及要求。結果收到熱烈的迴響,校方遂篩選了其中的十幾段,在家長會中展出。家長會的那夜,我提早到達學校的禮堂,閱覽那一字一句的展板,其中有幾篇更深深觸動我心,大意是這樣的:

「謝謝爸爸媽媽在逆境的日子中,仍給我最好的。」

「謝謝你們對我的愛護與關懷,我要甚麼你們也給我……但我最渴望的是你們早點回家陪我。」

所以,那個晚上家長會結束的時候,我對家長作出了同樣的請求,請他們寫一些感謝孩子的話,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的欣賞 ( 也同樣以不記名的方式 )。看著那些父母,在柔和的樂聲伴隨下揮筆疾書的模樣,真的生出了份「家書抵萬金」的激動。

我們都不太習慣欣賞別人,父母對孩子如是,孩子對父母亦然。我們所處的社會,也是鼓吹謾罵批評,萬事不容有失的風氣。培養欣賞感激的品格,是種逆向思考,反常道而行的練習。落實起來,可以作以下幾方面的嘗試:

一、重拾對生活中大小事物的驚嘆:一位爸爸告訴我,海浪的聲音是有節奏的,通常是一大聲三小聲,遇到不同形狀的岩石,發的聲音也不同,愈聽愈感受到創造的奇妙。只可惜,你若問這一代孩子海浪的聲音,他想想便告訴你:「膨膨聲!」( 大概又是受電視劇韋小寶的影響) 。誰告訴孩子海浪有不同響聲,老鷹在低迴處怎樣振翅高飛,天邊的彩虹是甚麼顏色,並與他一同嘩然感嘆呢!尋找造物之美,是學習欣賞的第一步。

二、對自己施過善意的人要表達感謝:每天的生活,我們都處處享受著別人善意的對待,那管是開門的看更叔叔,借電話一用的姨姨,倒垃圾的嬸嬸,減慢車速讓你安全下車的司機伯伯等等,都是學習感激欣賞的機會。

三、欣賞的十句話:外子剛領完聚會回家,與我們玩一個遊戲,就是每人立刻說出欣賞對方的十句話,以示彼此的鼓勵。於是,一家三口七嘴八舌的數算起來,結果羅列的比要求的還多。夜深,在燈火闌珊處,那可是孩子與丈夫對我最深摯的祝福呢!

學會欣賞,生命中自然出現更多意料之外的美事,你相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