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港童近視比率達11%超歐亞 醫生:父母打機習慣也屬遺傳因素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本港6歲兒童患上近視比率為11.4%,到9歲大增3倍至逾四成,幼童近視率冠全球。香港學生學習壓力大固然是因素之一,但頻繁使用電子產品亦是主因,尤其若父母有打機習慣更會影響孩子。

中大學醫學院眼科團隊自2015年起推行「香港兒童眼科計劃」,是全球最大型的針對4至9歲兒童近視問題的調查,至今已為逾1.3萬人接受檢查,當中包括幼稚園K2至小四的兒童,及他們的家長。

調查指出,香港6歲兒童的近視比例達11.4%,超越8個歐亞城市或國家,包括新加坡6.6%、北京7.4%、荷蘭2.7%、澳洲1.4%。同時,近視率由6歲的11.4%飆升至9歲的44.5%。負責計劃的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副教授任卓昇認為這與入讀小學有關,情況令人擔憂。

父母習慣遺傳孩子近視 應多日間戶外活動

由於近視會發展至成人,調查亦檢視兒童父母的視力,發現77.7%父母也同患近視,當中12.6%更屬於深度近視,而父母如患深近視(超過600度),其子女患近視風險較一般人高近12倍。但他同時表示,遺傳除了基因因素,也有環境因素,若父母有打機習慣,孩子容易跟隨,更易患近視。

香港眼科學會會長葉佩佩建議,家長應於子女4歲起,每年找眼科醫生徹底驗眼,及早發現患近視便可做適當治療,預防近視加深。她亦強調並非讀書令孩子近視,不良的近距離閱讀習慣才是成因,她又鼓勵家長應多與子女於日間做戶外活動,因為陽光中部分物質可抑制幼兒眼球變長。

(盧珺鈺/採訪報導)

IELTS港考生排名亞洲第三 寫作會話難操練顯遜色

IELTS主辦機構及官方考試中心IDP教育公布2018年全球IELTS英語考試水平報告,結果顯示香港考生整體測試成績於全球排行第13位,平均成績維持6.53分,是亞洲第三位,僅落後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

結果顯示香港考生在IELTS測試的4個部分中以聆聽部份(6.98分)及閱讀部分(6.79分)成績較好,會話部分(6.27分)及寫作部分(5.85分)則較為遜色。

IDP教育IELTS區域經理(大中華)溫家輝引述報告指,在亞洲區IELTS整體分數表現中,成績最高是馬來西亞(6.88分),雖然香港仍排在第3位(6.53分),但相距 由0.36分收窄至0.35當中聆聽、閱讀、會話成績更錄得近 6年新高。

惟他同時指出,香港考生寫作分數接近2013年的新低,然而他認為普遍非英語地區的考生都在會話和寫作部分表現較遜色,因為日常生活少用而難於操練。

因反修例運動 海外升學查詢增10%

IELTS是牽涉港人移民、海外升學的重要考試,IDP教育香港總監謝可怡指,在反修例運動期間,查詢海外升學人數較去年同期增約10%,當中以澳洲、英國為主。

2018年IELTS考生超過350萬人次,IDP教育更在香港率先推出「電腦化」IELTS考試,為考生在報考時給予方便,並有更多的考試日期可供選擇,更提供電腦化應考取代傳統紙筆作答。

(盧珺鈺/採訪報導;圖片由大會提供)

善寧之家 讓病者尊嚴地與家人攜手走完人生最後歷程

不論貧富,每個人皆有權利,在祥和、舒適和有尊嚴的環境下,與摰親一起共度人生最寶貴的最後時光。善寧會「1000個善寧家庭」資助計劃周三 (11日) 正式開展,率先資助千個有經濟困難的晚期病者家庭入住「善寧之家」,以享用善終服務,讓他們在人生最後的寶貴階段,尊嚴地與家人攜手關愛善終。

善寧會資助千個有經濟困難的晚期病者家庭入住「善寧之家」 。

一位曾接受善寧之家服務的病者家屬 Jacky 分享說:「我的妻子自誕下孖胎時發然罹患癌症,經歷了兩年半的治療和無數次的手術,依然未能得到治癒,承受極大的身心痛苦。在她的最後日子,我們被轉介至善寧之家。雖然在這裏只度過短短的1星期,但這裏的醫護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讓我得以安心陪伴在旁,妻子雖然身軀疲累,但當她看見我們的3個孩子在她床邊團團轉,已讓她開心不已,最後妻子能安然走完人生最後歷程。」

歌手葉麗儀與親人也曾是寧養服務的受惠者。

推廣大使歌手葉麗儀與親人也曾是寧養服務的受惠者。她表示多年前家姑罹患大腸癌,她與丈夫決定一起返回英國,更決定從醫院接她回家,讓一家人在寧養服務的支援及協助下,一起陪伴她安寧地走過她人生最珍貴的最後一段路。雖然家姑離開至今已20年,但至今仍然給他們很大的欣慰。葉麗儀呼籲各界鼎力支持「1000個善寧家庭」資助計劃,讓不會因經濟問題,影響享用寧養服務的權利。

(絲敏/報導;圖片/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