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婦壓力研究】 職場性別平等改善 女性家庭崗位擔子仍沉重

本港推廣性別平等已多年,在職場就業方面已見成效,惟據廠商會11月27日公布之研究所得,本港女性在家庭崗位上的重擔比25年前不減反增,因妻子在照顧子女的角色上比丈夫吃重。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屬下婦女委員會(婦委)早前委託香港恒生大學(恒大)進行「2019工商界婦女在社會及家庭中角色」的研究,了解香港女性管理層的工作和生活狀況。研究在2019年8月10日至10月10日以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對象為香港工商界的女性僱主和管理階層,合共收到481個回應,當中221個為有效樣本。

報告顯示,相較25年前,在職女性在家庭崗位的擔子似乎比以前更加重,因夫妻關於子女照顧的分工失衡,已婚受訪者表示由自己獨力處理事項包括:「安排子女課外活動」53.4%、「子女見家長」41.4%、「指導子女功課」38.8%。家庭開支方面,關於「家庭日常開支」和「子女開支」,近半數受訪者表示與丈夫平分負擔,惟受訪者多數表示要自己負擔「稅項」(72.4%)和「供養自己父母」(44.8%)。

結果亦顯示,男女勞動人口的差距,由1991年以前的男性大幅超越女性,及此2018年兩者相距僅3.5萬人,近乎追平,即在職女性人口大增。然而管理層的男性收入中位數從1993年到2018年大部分時間一直超於女性,當中最大差距達到5000元。恒大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鄧鍵一指這可能與女性在生兒育女後,為保障照顧家庭的時間,而較易主動放棄升遷機會有關。

(盧珺鈺/採訪報導)

【避孕新方法】男性避孕針「斷子絕孫」13年 最快兩年可望使用

過去「避孕」這件事往往都以女性為對象,而以男性為主的避孕方式除了安全套外,看似就只有結紮這條路可選擇,如今終於又有了屬於男性的新避孕法 – 男性避孕針。身為丈夫的你,如果需要你選擇避孕,會否考慮並承擔此責任呢?

根據《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HT)報道,印度醫學研究理事會(Indian Council of Medical Research,ICMR)已成功完成全球首個注射類男性避孕藥的臨床實驗,並已經送交印度藥品監督管理局(DCGI)審批,如果通過審批,將成為全球第一種注射類男性避孕藥物。

成功率高達97.3%

由ICMR研發名叫「在指導下對精子的可逆抑制」(Reversible inhibition of sperm under guidance,Risug)的避孕針是一種非手術性輸精管阻斷方法,有別於以往男性想要得到「一勞永逸」的結紮這種輸精管阻斷手術,其有效期為13年,並不會讓你永遠絕子絕孫。根據第三期臨床實驗顯示,從303名實驗者中,該藥物的成功率高達97.3%,且無副作用。

向輸精管注入一種帶有正電荷的聚合物凝膠來阻滯精子,去抵銷精子帶正電荷,使精子失去活力。

這種「一針見效」的方法,是由印度克勒格布爾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師古哈 (Sajor‧K‧Guha) 教授於1970年代提出的,其原理是向輸精管注入一種帶有正電荷的聚合物凝膠來阻滯精子,去抵銷精子中帶有的正電荷,使精子失去活力,且這種聚合物不會影響服藥者自身的激素水平,也幾乎沒有副作用。

再注射一針就可逆轉

如果你在13年的效期間後悔了怎麼辦?沒關係,這一針的好處在於它不僅不會讓你永遠都「斷子絕孫」,而且還允許你在這13年中有後路可選,只要再注射一針溶解聚合物形成的薄膜,情況就可逆轉。

其實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也有在開發類似藥物,只是由於副作用太大在最終終止了研發,但ICMR的避孕針是幾乎沒有副作用的,亦不會影響服藥者自身的激素水平,自1984年以來,ICMR便一直在研究將其轉化為大規模使用的產品,目前完成臨床實驗後交由審批,如果審批成功,有望最快兩年便能使用到。

(米妮/報導;圖片/pixabay免費圖片庫)

延伸閱讀

India closer to world’s first male contraceptive injection

四成港人睡不好 兩成認為瞓得少等於能力高

港人睡眠不足已成常態,調查顯示8成人認為「瞓得少的人」在香港「很普遍」,但令人更關注的是約2成人對少睡有正面觀感,包括「有能力」(9%)、「有生產力/有效率」(5%)和「善用時間」(4%)。港大心理學系副教授陳濬靈指近日的社會事件或導致港人有失眠或睡不穩的情況,應管理自己接收新聞資訊的時間,尤其避免在睡前,以確保睡眠質素。

「眠社」——睡眠研究.科技.文化中心(SLEEEP Shrine – Research . Tech . Culture Centre)聯合始創人廖醇祖呼籲,港人應正視睡眠價值,注重工作和休息的時間分配和身心健康, 錯誤的睡眠態度降低港人處理睡眠問題的危機意識,最終易因長期睡眠不足引致健康問題。

「眠社」聯合始創人廖醇祖

「眠社」就本港上班族睡眠態度及習慣進行,於今年8月在網上進行問卷調查,並訪問了173名受訪者。

按職級分析,自僱人員最相信少睡的人能力高,但整體而言有28%人認為少睡是「不愛惜健康」的表現。屬管理職級及自僱人士的受訪者較多表示會為睡覺而犧牲工作的時間(50%);而非管理職級的受訪者選擇犧牲娛樂消遣的比率最高(68%)。此外,還有近半數人認為「只要睡眠質素好,睡多少並不重要」;6成人認為「上床後不用五分鐘即入睡代表健康」。

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陳濬靈博士指出,研究證實睡眠的量和質同樣重要,隨時隨地可入睡只是顯示身體處於極度睡眠不足的狀態。

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陳濬靈博士

陳濬靈指坊間名人政要常標榜自己「瞓得少」,致大眾認為「瞓得少」是能幹和成功人士的象徵,建立錯誤睡眠態度。他又特別指學生通宵溫書猶如「存錢入銀行但弄壞提款機」,因睡眠不足的大腦難以提出溫習資料。

(盧珺鈺/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