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底都有「畫」要繪的。只要家庭能提供一個開放鼓勵的環境,便能像一根神笛般,喚醒孩子(甚至成人)心裏久埋的創作欲。
一個繪畫成績不好的媽媽,生了一個繪畫成績也不太好的女兒。
有一天,女兒派了畫作回家,流著淚告訴媽媽:「老師說我畫得太差,所以很低分耶!」媽媽拿了那幅畫作左右端詳,看不出有什麼「差池」,遂安慰她:「畫得頂不錯啊!我唸小學的時候,也是美術科的分數很低呢。」媽媽攬了她一下,孩子看到扮鬼臉無可奈何的母親,終於化涕為笑。
可幸的是,極低的分數卻沒有磨滅她倆對繪畫的興緻。在一個悶熱的晚上,母女倆畫興大作,立刻拿了一張紙一盒顏色筆,對坐餐桌上,一人一筆的繪起來。
「我們想到什麼便畫什麼,我先畫,然後你跟著。」女兒這樣提議,媽媽當然唯命是從。
只見孩子先畫了一個芒果,媽媽加了一個橙,接著便草莓、蓮霧、香蕉、葡萄等等。這麼漂亮的水果應放在什麼地方?媽媽畫了一張桌子盛載水果,孩子佻皮地畫了一隻欲偷吃的猴子手。桌子下是一片泥濘地,母女倆把見過想過的小動物都畫了上去,有虎視眈眈的貓咪垂涎坐看流水淙淙的青蛙一家,響尾蛇與小甲蟲迎頭巧遇,那種畫法的巧妙有點像「鬥獸棋」似的,一方先畫一種動物或昆蟲,另一方再以「大」壓小。
畫完地上的「醜惡」,再描繪河中的「良善」,海豚、天鵝等「善民」紛紛在母女筆下亮相。最後一筆,是把河畔的大樹畫得花葉招展;樹上,再添一個臥坐看書的小女孩。
「媽,你的葉子畫得好像風箏的拉線呢!」
「是嗎?那就把她改成風箏好了。」孩子大筆一揮,樹上就多了一隻笑臉迎人的風箏。母親在旁靜靜欣賞她的神來之筆。
「我知道你想畫一條條垂柳似的葉子,我來幫你吧!」孩子把畫筆一拉,一根根搖曳生姿的垂葉便盡現眼前。
母女倆把傑作平攤在書桌上,愈看愈滿意。看著看著,孩子把明日派卷的焦慮置諸腦後,母親也把交稿的底線忘得一乾二淨。
「孩子,你畫得很精彩呢!」
「媽,你又說不會繪畫,原來真有一手呢!」
母女倆手牽著手,陶醉在畫出來的蒼樹碧波之中,久久不能言語。
每個人心底都有「畫」要繪的。只要家庭能提供一個開放鼓勵的環境,便能像一根神笛般,喚醒孩子(甚至成人)心裡久埋的創作欲。在親子溝通裡,一些無法言傳的安慰鼓勵,有時卻可以在畫紙上不言而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