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近日播放的《金宵大廈》大受好評,其中一個單元劇《鴉烏》更引起不少人重新討論「學童壓力」及「怪獸家長」的議題。
東東是《金宵大廈》少有的小朋友,而且常常鬼馬地跟看更對話,跟別人打機等,活潑形象十分突出。但很少看到他的父母,直至《鴉烏》單元開始。原來東東的母親不是跟他一起居住,父親卻忙於工作,因此東東不時交由金宵大廈內不同人照顧,但父母其實很愛東東,希望他努力讀書,他朝有一天出人頭地,因此努力工作賺錢。

東東為何要消失?
母親跟東東的對話,大部分都是問他:「做哂功課未?」、「仲打機?」等等,十分反映多數親子對話的現況。她又安排東東學習他不喜歡的豎琴,當他很想找人陪他打他最喜愛的乒乓球時,父母卻沒有時間。他惟有一個人自己向着牆打乒乓球。最後他因為不想做大人,跟鴉烏離開這個世界,令人想到香港近年學童自殺情況。
最後母親明白東東的內心世界,驚覺:「原來有啲人唔係贏在起跑線,係未起跑已衝線,仲要東東跑場永遠不會贏的比賽。」這句話把現況進一步推向無奈和絕望。當「怪獸家長」以為可以令子女贏在起跑線時,最後發現別人已衝線。哪有何出路?

很多人說,父母不應做「怪獸家長」,應給予子女更多休息遊玩時間,但我想說,這是「離地萬丈」的建議。大部分父母都不是天生的怪獸家長,他們都想子女有休息時間,有開開心心的童年,無奈是大環境迫使他們成為怪獸。因為其他小朋友放學後去功課班、之後去補習班,再之後去奧數班、然後才回家。周末補英文和學音樂。有不少家長的確讓子女有充足玩樂時間,開開心心,但當子女升上更高年級時就開始「跟不上」甚至名落孫山,感到無助,除非你的子女是資優生,放學後只去功課班,周末只學音樂,成績仍不錯,但這些人十分少數。又或者你的子女讀國際學校,才不用參與這遊戲。
父母遺漏「愛的關係」這重要一點
在家長眼中,何謂「贏在起跑線」?第一,家境好,父母收入高。因此劇中父母努力工作,在名校面試時做司機的父親也要穿上西裝裝作自己有高尚職業。第二,不斷安排子女參加興趣班,提升他們才能。但這些都是提升競爭力的外在條件,遺漏了一個內在條件,就是「愛的關係」。但很少人會形容「愛的關係」會令子女「贏在起跑線」。

家長要知道,子女參加的是一場馬拉松,而途中最需要的其中一個能力,是抗衡逆境及壓力的心理能力,遇上疲倦及痛楚時仍然有信心及樂觀地堅持下去。我們不時看到有名校生抑鬱甚至自殺的新聞,因而說「現在的後生仔抗壓能力不足」。但抗壓能力的高低取決於家人跟他是否有相愛的關係,這點成為他們安全感和自我價值的來源。但父母寧願花更多時間工作賺錢,幫子女報讀更多興趣班及入名校,都不願意花時間陪子女,因為他們不覺得愛的關係是提升競爭力的因素。而愛的關係也不單是陪伴,而是有意識地關心子女感受,建立關係。
今天孩童跑的馬拉松愈來愈難跑,他們最需要的不單是強勁的腳骨力,更需要強大的後盾和啦啦隊,在他們失意無助時,有人跟他說一聲:「你已經做得好好」。
(圖片來源:《金宵大廈》截圖)